房国龙,武汉理工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
其实,支教是一个披荆斩棘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和情怀,更是一份光荣与责任。武汉理工大学第24届研支团志愿者房国龙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遇到了属于他的诸多“第一次”。
第一次长途跋涉走进大山
2022年仲夏,房国龙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从河北石家庄赶往贵州黔南州。经过一整天的火车旅途,他第一次见到大山的美景。经过几天的休整后,他和两名小伙伴又坐上了进入大山的客车。
从龙里县城到湾滩河镇是一个半小时的路途,被夏雨洗礼过的大山深深吸引了3名生长在城市的大学生,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像淡雅的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来到湾滩河镇,他们第一次见到了如画的梯田、湛蓝的天空、闪耀的群星,甚至是雨后仙境般的大山。
第一次真正踏上三尺讲台
在龙里县羊场小学支教的半年里,校长将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学任务都交付给房国龙。虽然他在大学期间有参加过一些暑期支教活动,但也主要以作业辅导、课外活动为主,所以他在羊场小学才是“第一次”真正踏上三尺讲台。肩负五门学科教学任务的他压力很大,而且作为一名年轻的支教老师,房国龙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刚接班时,学生在课上经常吵吵闹闹,班主任常对房国龙说的一句话是“房老师,你的课堂怕是有些恼火哦,这样学生的上课效果可不好”。每次听到这句话,房国龙的压力又增加了。
为了更快地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师的角色,房国龙积极向办公室的老师、教研组组长以及班主任老师请教学习备课的步骤、详细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学生的方法。半年下来,房国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而且所教授班级的数学成绩也在每一次的单元质量检测中稳步提升。学生的进步,校长的肯定时常会让他觉得无比感动,原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第一次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这里的留守儿童很多,大部分是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在照顾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回家后基本不会自主学习,这使得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房国龙只能选择因材施教。家访中,房国龙反复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永远摆在首位,家长的作用最为关键。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从小溺爱孩子,而孩子现在又慢慢步入青春期,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第一次吃酸汤鱼、第一次使用暖炉、第一次用蘸水、第一次与留守儿童的家长线上交流、第一次……支教途中的“第一次”太多太多了,他们的“第一次”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停止。在孩子们“黔”行的路上一直会有武汉理工的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研支团志愿者们的爱也会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过程中洒满整个龙里。
供稿:房国龙;编辑:尹杨;审核:琚超